乐生活

首页 房产 财经 文化创意 社区生活

南京全球经济竞争力十年跃升62位

分类:财经 日期:2018-10-29 来源: 作者:admin 点击:382

昨天,中国社会科学论坛—新型全球城市国际研讨会暨南京城市国际化发展论坛在宁举行。

10月29日至31日,“中国社会科学论坛—新型全球城市国际研讨会暨南京城市国际化发展论坛”在南京东郊国宾馆举行。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院)与联合国人居署共同发布的《全球城市竞争力报告2018—2019:全球产业链:塑造群网化城市星球》(以下简称报告)显示,南京在全球1007个城市中经济竞争力排名第45,比十年前上升62位;可持续竞争力排名第110,比去年上升9位。报告编撰方认为,南京科技创新、人力资本等要素优势明显,整个城市正处在加速起飞、加速转型,未来潜力巨大。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助理、中国社科院—联合国人居署联合课题组首席城市经济学家倪鹏飞介绍,南京经济竞争力在全球1007个城市中排名第45,进入前50强,在293个中国城市中位列第9,排在深圳、香港、上海、广州、北京、苏州、武汉、天津之后,在台北、无锡、杭州等之前。2008年时,南京全球经济竞争力在全国排名第10,全球排名仅第107位,十年向前跨越62位。南京可持续竞争力在全球排名第110位, 在中国城市中位列第8,相比去年攀升9位。 

南京全球排名为何有如此大的提升?倪鹏飞摊开分项指标寻找答案:“看经济竞争力分项指标,南京科技创新、产业体系、人力资本、营商成本等优势明显;看可持续竞争力分项指标,南京在经济活力、社会包容、政府管理、基础设施、科技创新等指标上有较大提升。其中,科技创新指标从2017年的全球92位晋升到2018年的38位,令人瞩目。” 

报告上的数字,实际上是南京行动的具体反映。国际化推进办牵头单位、市商务局副局长成鸣镝介绍,今年以来,南京按照提升省会城市功能和中心城市首位度的要求,围绕国际化创新能力、产业国际化发展、城市功能国际化等方面多方出击,在国际化进程上取得了新进展。 

在国际化创新能力建设上,1—9月,我市已成功申报省级国际科技合作计划14项,“345”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已吸引24位外国专家、10个海外创新团队。 

在产业国际化发展方面,我市“引进来”“走出去”两手抓。1—9月实际使用外资30.58亿美元,增长10.6%,设立海外研发机构及实验室项目3项,受理海外设立研发机构申报18项。 

在城市功能国际化完善方面,南京南站城市候车楼预计12月中旬建成投运。1—9月,新设1所国际化学校已于9月开学,30所教育国际化窗口学校已进入考察验收和评选阶段。

会诊 第三方机构、专家学者为南京带来数份报告找准“靶点”提升国际化水平  

和招商引资不同,国际化没有量化指标,没有统一标准。要理清提升城市国际化的路径、抓手,必须先看清自己、了解自己。为了“破题”,南京国际化推进办在此次论坛上,邀请了数家第三方机构、专家、学者们为南京带来数份报告。就像一次名医“会诊”,他们将南京里里外外用“X光”照了个遍,挖掘出优势,照出痛点难点,最后的“会诊”结果将成为政府决策的依据。 

发布《全球城市竞争力报告2018—2019:全球产业链:塑造群网化城市星球》时,中国社科院—联合国人居署联合课题组首席城市经济学家倪鹏飞教授特意拉出一个章节,专门对南京全球城市竞争力的长短板进行了分析。 

他说,南京的“长板”主要集中在人力资本、科技创新、基础设施等方面,“短板”主要集中在制度成本、社会环境、金融服务方面。比如经济竞争力中的金融服务分项,全球排名192位,比全球平均水平低10.98%。不过,这和整个中国的金融服务水平有一定关系,南京在中国境内金融服务排名为19位,并不低。南京制度成本低于中国平均水平,全球排名390位;社会环境在中国排名204位,全球排名369位,都不算高。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卢迈带来了他们和普华永道的研究成果——《机遇之城2018》报告,这份报告主要关注我国重点城市的产业发展,创新潜力、区域协调发展等内容。 

重点城市评比中,南京2018年在全国26个城市中国际化水平位居第三(不含北上广深)。支撑南京国际化的“长板”依次是智力资本和创新、技术成熟度、区域重要城市、轨道交通覆盖面、文化与居民生活、宜商环境。相对较弱的“短板”国际化指标依次是,国际旅客数量(第12)、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第9)、飞机起降航班数量(第6)、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第6)、会展经济发展指数(第6)等。 

全球化与世界城市研究网络副主任本·德鲁德说,一座城市和全球城市的“连接性”也是考量国际化的重要指标。根据他所在机构出具的报告,在2016年排名前20最受关联的城市中,南京进入前十,成绩不错。但仔细一看,南京和亚洲城市联系比较多,和欧洲、北美连接并不是很紧密。南京还停留在区域性连接,而不是全球连接。 

这些国际机构带来的分析报告,从不同维度对南京国际化水平进行了“透视”。记者从市国际化办获悉,我市将选取23项国际化指标并建立国内城市对标数据库,找准当前薄弱环节,科学推进国际化。

建议 专家支招南京国际化之路——避免产业雷同

寻找独特定位  

新加坡国家艺术理事会主席、著名国际城市规划大师、被称为“新加坡规划之父”的刘太格,世界银行高级经济学家曾智华,戴德梁行大中华区战略发展顾问部高级董事容亚当……本次活动,大咖云集,争相为南京推进国际化出谋划策。

优化营商环境是城市国际化重要体现

南京怎么样变成一个国际上有竞争力的城市?世界银行高级经济学家曾智华说,城市的国际化有两方面,一是人的国际化,第二个就是产业或者是经济活动的国际化。

曾智华说,一个城市一定要找出自己的支柱产业,知道自身的比较优势或者是竞争优势,这需要科学规划。“中国的城市的很大弊端是非常雷同。除了外观上雷同之外,还有就是产业高度同质化。不是每个城市都能成为汽车产业集聚地,不是每一个城市都能成为电商集聚地,找到自己的定位很重要。”

他认为,城市国际化还要体现在营商环境上面。“国际大公司落户的标准是有注册公司、社会服务、法律监控框架、知识产权保护等,这些方面非常重要。应该提升政府办事效率,完善法律监管框架,让外商、外资企业来了以后放心、安心。”

打造国际化城市需先治好“城市病” 

新加坡市是世界闻名的国际化城市,在交通规划、生态环境、城市宜居等方面经验丰富。论坛上,刘太格分享了新加坡的成功之道。在他看来,打造国际化城市,应先治理好“城市病”。 

拥堵的城市交通、城市污染以及较低的土地利用率……这些都是城市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多年前,刘太格参与了南京市江北新区的规划,交通拥堵问题让他印象深刻。在他看来,越是把城市作为一个单体发展,其承受的负担就会越来越重,问题就会越来越凸显。他建议,南京应推行“星座城市”的概念,以南京为中心打造“星星”小城,各个小城依据人口规模和布局配置相应等级、规模和功能的商业、学校、医疗、交通等设施,民生问题基本能就近解决。这样能极大地降低交通压力,促进城市生态健康发展。“星星”连成片,形成一定规模化的城市集群,看似星星点点,但却是紧密相连形成一系。 

打造国际文旅名城需丰富旅游体验

在打造国际文旅名城方面,南京已经有很好的基础,作为六朝古都,南京的历史人文旅游“名片”丰富。论坛上,戴德梁行大中华区战略发展顾问部高级董事容亚当分享了自己的一个小故事。

1993年,他背着包第一次来到南京中山陵,同时也去了杭州西湖。在他看来,1993年的西湖和中山陵,拍个照片留念足够。但2018年他又去了中山陵和西湖,体验上却大不一样,在他看来,西湖吸引了更多的国外游客。在西湖,不用买门票,住一个精品酒店,逛一逛文创小店,坐在西湖边就可以放松一整天。

如何让国外的游客记住南京?如何吸引更多的国外游客来到南京?这也是南京城市国际化的一项重要指标。容亚当认为,借助杭州西湖的经验,南京应该利用已有的旅游资源优势,在丰富游客体验上下功夫。如今,旅游已经不是简单的景点拍照,而是“旅游+”的概念,旅游业可以带动现代化的服务业企业,旅游业发展迎来新局面,也同时吸引了投资家。

标签: